close

轉貼這篇,是我本週聽名DJ劉軒的演講,查了一下網路資料,

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兩人在哈佛所學到的,

下面這張圖表,各自的最後一項意見,對成功的定義~

給你參考~

 

哈佛大學文憑向來被視為打開成功人生大門的金鑰,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人李念祖回憶在哈佛法學院兩年的學思歷程,除了在拮据的生活條件下盡可能汲取學識,也深刻體會人權的意義,引領他在律師生涯努力實踐人權理念。

李寒窗苦讀 劉像放長假

「專業DJ」是劉軒得意的身分,小學就赴美,一路念到哈佛研究所。同是離鄉背井,但劉軒一派輕鬆「念哈佛就是好玩」,十年的哈佛青春沒有「寒窗」相伴,腦子裡裝滿多元觀點。

李念祖和劉軒一前一後敲開哈佛大門,儘管心境截然不同,他們一致同意:證明自己不是靠學校,是靠自己。

問:兩位剛到哈佛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李念祖(以下簡稱「祖」):哈佛「太大了」,一個碩士班就有一百廿人,整個法學院有一千六百廿人同時上課,後來我看畢業紀念冊,認得的同學不到卅個。

室友要配對 問卷探個性

劉軒(以下簡稱「軒」):我和李律師感覺不同。我在紐約市念高中,平均每年的新生就一千六百人,全校六千多人;到劍橋念哈佛,學生規模反而由大變小。和全校動輒六萬多人的中西部的高中相比,哈佛挺袖珍的。

哈佛大一新生一律由校方安排住校,室友也由校方調配,新生入學前要填問卷,問你喜歡安靜或熱鬧的環境、個人乾淨衛生程度……等問題,之後他們就幫你配對。我填中庸的條件,配給我的室友是黑人DJ,他現在華爾街工作,反而我還在當DJ。

夜夜鑽睡袋 一盞燈陪讀

祖:我一結婚就去哈佛,剛到的時候,睡在沒有家具的租屋地板上,身子鑽進睡袋,靠一盞小燈讀書,當晚不禁悲從中來。常問自己:「你為什麼現在來做這件事,你以前去哪裡了?為什麼在台灣念書這麼懶散?」

在哈佛兩年是我這輩子最窮困、最用功念書的時候,我決心要把所有指定書籍念完,常念到半夜兩三點。當時還想:往後如果在學校教書,絕不讓學生懶散。

不捨開暖氣 水管凍到爆

軒:我在哈佛待了十年,相對李律師,我簡直像在度長假。我看過許多大陸留學生的刻苦。記得有個留學生為了省錢,冬天不開暖氣,跟老婆到星巴克坐到打烊,回到家就穿好幾層衣服縮著發抖;沒想到,房子的水管結冰膨脹全爆開,馬桶也裂了,賠房東不少錢。

現在的台灣留學生好命多了,我在哈佛認識的朋友都有父母會陪著去註冊,有的找好房子後還買兩輛車,一輛房車專門接送父母,一輛雙B跑車,自己開很拉風!

祖:唉,當年我每天騎腳踏車上學,冬天就騎在結冰的馬路上。有一天,為了慶祝某件事,買了個披薩和老婆分享,我單手騎車,另一手拿披薩,結果摔了一大跤,褲子破了大洞,披薩還是撿回來吃.

轉貼自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160589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忙忙鼠 的頭像
忙忙鼠

忙忙鼠的部落格

忙忙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