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平凡.但是這就是(意志力)-堅持..
現今社會.很多倍(五光十色)的環境下影響..
很多年輕人被迷惘了...看看這位我看她成長的(好女孩)...
希望大家收下(心)...好好面對自己未來的人生... 共勉之
年輕的生命不怕吃苦,但絕不要做任何一件讓自己後悔的事⋯⋯
長得甜美可人的台灣偶像劇主角林依晨,入行以來克勤克儉 ,毫無驕氣;年紀輕輕,
就獨力幫父母還清大筆債務,半年 前在台灣奪下金鐘影后頭銜,演技終獲肯定。
她坦言,看到明星好友許瑋倫垂危的那一幕,讓她了悟一個 道理:就是「活在當下」。
「那一天,我趁接戲的空檔跑到台中度假,接到惡耗,整個 人都傻了。趕到加護病房時,
只見周遭的人全都束手無策, 瑋倫就靜靜地躺在那兒,臉上戴着呼吸器,一頭秀髮全被剪光,
嘴唇和眼皮都腫了起來,空氣中瀰漫着一陣陣濃厚的血 腥味,我彷彿感覺到她的三魂七魄就站在我身旁……」
當時的林依晨,陷入一種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矛盾情緒裏。她 說,她沒喊、沒哭,
只是一直默唸:「瑋倫,你不要猶豫, 不管是死、是活,都要勇敢往前走。」
林依晨說,許瑋倫的死,深深撼動了她的心,當時她倆同樣 是台灣偶像劇裏的女主角,在戲裏,
彼此頭角崢嶸;在戲外 ,卻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經常打手機、互傳簡訊打氣加油 。
「許瑋倫的家境優渥,卻像『天使』一樣善良,知道我的家 境不好,每次相約吃飯,
總會送我一些貼心的小禮物,而且 是敞開心胸,無所畏懼地聊工作、聊感情。」
思及那天許瑋倫垂死的光景,林依晨哽咽了。好友生前的種 種美好,令她對自己的人生一度感慨萬千。林依晨說:「出道後,我很少跟外界談到自己單親家庭的背景。
五歲那年, 父親就離開了家,母親怕我們難過,總是騙我們說,爸爸到外地出差,所以一年才看得到幾面。」
為了養活林依晨和弟弟,她母親擔任一名小會計,所賺的錢不夠付房租、孩子的學費和日常開銷,
於是前後辦了十張現 金卡,以債養債,十幾年下來負債滾到三百多萬元(新台幣,下同)。
當時,就讀政治大學韓文系二年級的林依晨渾然不知,主演 偶像劇《十八歲的約定》一炮而紅,
酬勞大筆進帳,母親告 訴她負債的慘況時,她倒抽了一口氣。
「我平靜下來後,
接受了母親為這個家負債的事實,所以我 決定扛起責任來......承擔力,讓母親鬆一口氣。」
於是,林依晨成了演藝圈最「摳」的省錢專家,拍戲賺的錢 嚴格分成十份,九份給母親,
剩下的一份再以「二比二比六 」的方式,分成三個儲蓄簿保管:「六」是存了不能提領的錢;
「二」是存進去非到必要才能提領的錢;
另個「二」才 是自己的生活費。......管理/節制/務實
從每集幾千元到數萬元的身價,林依晨始終只用最「低」的 生活水準來對待自己。
有的偶像團體請了三個助理,她一個 人扛着大包、小包的戲服,完全不管別人異樣的眼光,
戴上口罩坐公車、搭捷運、看二輪電影。.......平實, 正確看待自己, 沒有人紅就忘了自己是誰
龐大的債務一還就是三年,當她拿剪刀一張又一張地「剪」 掉母親的現金卡時,新的債務又來了。
「我一直瞞着母親和 父親保持連絡,希望修復一家人的關係.......看重 家庭價值。沒想到,
父親作了十幾年的汽車銷售員,隨着景 氣越來越差,最後只剩下底薪一萬元,根本不夠租房子、吃 飯,
加上過去投資生意失敗的一百多萬元債務,成了生活上 的大包袱。」
為了一圓家人團聚的美夢,林依晨咬牙又再度撐了三年。三 年來,她嚴格要求自己把賺來的錢分成
「一比六比三」:十分之一是自用,另十分之六付房貸,餘下的作為家用,
二○○八年終於買下東區一棟價值兩千萬元的老屋,還偷偷從自 己存款裏擠出一百多萬元,還清了父親的債務。
也許是一家人的生計激勵了林依晨的鬥志,這些年,林依晨 的臉龐﹁嬰兒肥﹂依舊,
卻明顯少了幾許稚氣,多了一絲堅毅。
談起拍戲七年來的甘苦,林依晨坦率地說,回首來時路,她 覺得人生苦中有甘,甘中有苦。
許瑋倫的美好和死亡,讓她更堅定要小心翼翼、勤勞不懈地活下去......有多少成年人做得到.
她說:人,要活在當下,只要活着,再困難的處境都有克服的機會。」
所以,當她的母親兩年前中風住院時,她就堅持要母親辭去 工作,生活費由她負責就好。
父親老了,需要一份安定的生 活保障,她考慮了半年,決定請父親擔任自己的司機,
由她每月支付三萬元的薪資。「現在,我有兩個超完美的助理,一個是我的母親,
她每天打生機飲食給我補充營養;一個是我的父親,讓他作我的司 機,既安全又足以百分之百信任。」
買了足以棲身的「家」,林依晨對自己不但沒放鬆,反而更 嚴厲了。她說,不管拍戲再晚,
每天早上八點一定起床看書 ,大量閱讀書籍和看電影......這也是有信念的人才做得到的事,
增加自己的演技厚度,對她而言,「金鐘影后 」只是從事演藝工作的一小步,
她期許未來自己作一名表演藝術家。
她始終相信,名氣和財富僅是努力工作伴隨而來的禮物,她 憑着努力與一家人幸福團聚,
才是她「活在當下」的快樂人 生。
「常聽您感嘆學生一年不如一年,但我一直很想告訴您,其 實單純、可愛、熱情、認真的人還是很多的,只是沒讓您碰 上罷了(如果您要將我歸納於其中的話,我很榮幸!)」
這是偶像劇一姐林依晨在高中畢業後第一年回母校明倫 高中時,親手寫給體育老師張炳躍的小字條。
對於演藝圈來說,「林依晨」這個名字,代表的是質感 路線,不脫、沒緋聞、話也不多,是新生代演員中的一股清流。但,看在教過她2年體育、情如父女的張炳躍眼裡,她則是個「不管多麼忙,年年都會回學校問候老師」的「好禮 學生」。
7年來,不是人到就是電話到
「從2001年到2007年,始終如一。只有一年在 大陸拍戲,人沒到,但電話卻到了。
她總是利用教師節前一週的星期五下午3、4點,喬裝入校。」站在明倫高中操場 的大樹下,
張炳躍回憶起這個曾有過2年師生情誼的學生,生動地描述著林依晨學生時代的模樣與糗事,
彷若當年同樣在大樹下師生聊學業、近況的耳濡情景,就在眼前。
在張炳躍記憶中,這個高二時就因「捷運美少女」被發掘拍廣告,同時還是全校模範生的林依晨,
是個愛游泳的女 生。不像一般女生不喜歡下水,林依晨上課鐘一響就跑到游 泳池,態度很專注,
還帶動班上的游泳風氣。
「有著鄰家女孩彬彬有禮態度」的形容詞,不只出現於張炳躍口中,就連英文補習班老師徐薇、
才教過林依晨半年的明倫高中教務主任王文珠、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教授郭秋雯等人,亦不約而同稱許她。
「從出名到現在,都沒改變。客客氣氣的,跟學生時代沒什麼不一樣,」
帶著慣有爽朗語調的英文補習班名師徐薇如此形容林依晨。對於每年總要「送往迎來」
數百名高中畢業生的徐薇來說,第1年、第2年回來看老師所在多有,但要持續到第7年,
那可就少之又少了。
其中有一年教師節,徐薇差點以為林依晨大概自此不會來探訪了,但就在晚上接近12點時,
徐薇的手機意外響起 。電話中傳來的是焦急的致歉聲,林依晨因為在外地拍戲無法趕回台北,
還好下戲時趕上午夜結束前的10分鐘,趕緊以電話補上她的教師節祝福。
由於徐薇也是出身經濟不寬裕的家庭,她觀察林依晨的待人處世將來對她一定很有幫助,
「這小女生將來一定會成功!」徐薇如此注解。
另一位高中老師王文珠,則用很感性的台語形容林依晨 :「就感心」。有一回,
林依晨回校時,一看見曾帶過她的導師林素娥,迎面來個相擁而抱,忘記「低調」兩字的結果 ,
當然引來學弟學妹的圍觀與歡呼聲。
張炳躍感嘆地說,當紅年輕偶像的時間少得可憐,一個下午的時間,用來拍個廣告或接通告,
可能就是數百萬的進帳。但,林依晨沒有這樣做,反倒用可貴的時間,選擇關心生命中對她付出過的人。媽媽的溫柔提醒
林依晨為什麼要這麼「好禮」呢?從清晨4、5點忙到傍晚5點多,剛下戲的林依晨,
趕緊趁空檔抓了一個麵包填肚子,面對記者提問,她反倒疑惑的說:「我不想要手機中幾百通的電話,
化為無形,或只是一組組的號碼,只有聯絡了 ,號碼才有感情的連結啊!」
疲累的聲音有著不同的表情,也道盡林依晨有禮貌的背 後,源自於一種人情世故的基本態度。
「我也不喜歡使用電子郵件。看到電子郵件的人,接收到的是冷冰冰的數位字元 ,只有通過卡片上的字,
人與人的情感線才會被傳遞。久不 聯絡,或許認識的朋友離開了原有場域,緣分斷了,找不到 人,
就是最大的遺憾了。」也因此,好禮問候已成林依晨生 命旅程中的態度。然而,究竟是什麼樣的養分,滋養了她「 堅持念舊」的心念?
胡適曾表示,他的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與寬恕體諒的 個性,全歸功於他的母親,
這也適用在林依晨身上。她表示 ,媽媽看起來好像很民主自由,讓她們選擇自己的路,
但在行為舉止上,媽媽卻是個內心傳統的女性,在長幼尊卑禮儀 上的要求很嚴格。例如說,
上樓梯時,要讓長輩先走,晚輩要在後面保護著;下樓梯時,則要讓長輩走在後面,
晚輩要在前面頂著,以防長輩跌了下來。這些都是從小到大媽媽對 於林依晨的諄諄教誨。
即使出社會,幼時耳提面命仍舊在旁。林依晨有時一忙 起來,為了跑場趕通告,
難免會忘了前後順序,但只要媽媽 有看到,總會溫柔地提醒她:「不管事業做得多成功、賺多 少錢,
都不可以忘了禮貌。這是做人最基本的。」
有鑑於此,林依晨還利用拍戲空檔去「學學文創」報名品酒等相關禮儀課。
她說:「學禮儀不是為自己服務,而是 讓別人感覺到尊重。隨著認識的人愈來愈多,
視野愈來愈寬,了解世界各國的禮儀也是必須的。」
正面能量,源自內心的真誠
古諺「誠於中,形於外」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會反 映出他的價值觀與心理狀態。
在許多導演眼中,林依晨待人的態度,也正好投射在個人氣質上。
在MV導演馬宜中的「私鏡頭」裡,林依晨其實沒有模特兒的漂亮,甚至有點嬰兒肥。
2001年時剛出道的林依 晨拍攝五月天的MV《相信》,需要的女主角是可以在一種傷心的狀態下,
仍然給出希望和正面的能量,「林依晨有那 個特質,她很真實,」馬宜中如此形容。
這種正面角色在她 後來主演的多齣戲劇中也都可以看到。
內心真誠,讓林依晨即使在面對複雜的演藝圈時,也不 需技巧拙劣地去討好別人。
馬宜中觀察,一般女孩看見火紅的天團五月天,總免不了拍照或要簽名,但林依晨就是在一旁靜靜的,
做她自己的事情、成熟而穩重。「她很鎮定,不 多話也不笑,不刻意去取悅導演,
是很少見、非常大器的那 種女孩。」當時馬宜中甚至對著五月天幾位團員預言,
「要小心」林依晨未來的潛力。
與林依晨合作過創台灣偶像劇收視新高的《惡作劇之吻 》、《惡作劇2吻》的導演瞿友寧這樣形容林依晨:
「她很特別,一上戲演的是帶點傻勁的湘琴,下了戲就是不發一語 地,背台詞,
等著下一個鏡頭開拍。她有一種年輕人少有的 內斂又敬業的樣子。」
冷靜是對抗繁瑣與複雜環境的武裝,但面對片場工作人 員或助理,只要迎面,眼神有交集到,
林依晨總會露出笑容 ,親切地叫出對方的名字,使得出道至今,林依晨有別於一 般年輕偶像,
鮮少傳過負面新聞或留給人愛炒新聞的話柄。
將現實場景跳回故事啟頁的那張小字條。「希望將來不論您仍是當個體育『老』老師也好,
或是我出了社會,走了那條路,我們都應當對自己的人生充滿熱情,愈挫愈勇,甚至屢敗屢戰,
畢竟人不曉得自己那天會意外地就走了,對不?所 以每一天都一定要過得『精采』!!!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
淺白字裡行間,有著青春的印記,更透顯出林依晨的初衷。
全文摘自:快樂工作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