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是作家楊照先生去年出版的書,
http://tw.myblog.yahoo.com/howen038/article?mid=8030&next=7935&l=f&fid=9
買來後我一直沒看,但我就是有印象~
因為去年九月左右,我發現楊照及張大春先生這對好朋友,各自出了一本給孩子的書.
大春老師的是『送給孩子的字』,兩本書我同時買,
第一時間認定他們都寫的不錯,
也和我大部分的書一樣,放著…
昨天聽楊照老師在演講中提到的親子生活及其總總,其實已盡於此書~
這篇我想提的,其實是取得很好的這個書名『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我們都是為人子女,也或多或少是為人父母者.
很辛苦的把孩子養大,除了要張羅三餐,怕他們凍著了,不快樂了,受委屈了,被忽視了~
我們希望跟孩子永遠是好朋友.(有些夫妻感情不佳的,孩子更是唯一的依靠)
至於要如何提升親子關係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進入他們的人生.
不要以為你養大的孩子就一定跟你一樣,
那可能只是生活習慣一樣,但是人畢竟是情感的動物,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和興趣.
一窩養大的孩子也會個個不同,何況親子間?
我覺得人跟人情感都一樣,好朋友一定是可以聊的最多,也許面廣,也許面深~
以我夫妻為例,我有很多喜歡的東西,我一樣一樣試探"她"~
到她和我有五六樣興趣相同才罷手.所以我們討論事情,可以有很多”特別但是專屬”的默契~
可能是我兩都看過的推理小說~可能是一起打怪練功的討論~可能是洪蘭老師的某段話~
或FB上分享的某個笑話~也可以是某台新相機新炫目的功能~也可以是某段都熟的歌劇旋律~
某個相聲段子~某首一起迷的名歌~某個舞台劇的橋段~某場演講~這種例子,舉都舉不完~
一言以蔽之,就是進入對方的生活,

那跟孩子們呢?
我們如果每天談論的都只是上課,吃飯,獎賞…聽話…作業…練琴…
我們如何跟孩子親近?
(比如她彈琴,你可否花時間懂音律?實際看一下孩子現在作業怎樣?除了課本外,
給他一些新的東西,總要想辦法在孩子心目中,從小建立Creadit !一個什麼都不會的父母,
要靠"苦勞"得到孩子尊重,現代真的很難!)
我一直嘗試要當妻最好的朋友,那孩子呢?
如果我們在他們受苦,受傷時,不願意把真實的狀況告訴我們.
那我們如何協助我們的小寶貝呢?這個說來容易,其實做起來難!
因為父母都有權威,都覺得我養你你就該聽我的,
用壓迫…用自己的期望要求孩子…可是孩子沒到那個階段,他是不會懂的,
瓜熟才能蒂落呀~
所以很多很多腦/教育學家,都很不贊成打孩子.
長久以往下來,關係怎麼會好?逼迫久了,也會成為另外一個習慣.
所以我佩服這本書的書名『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父母不在孩子年幼就開始進入他們的人生,等孩子成熟了再要求孩子跟隨自己.
這不是緣木求魚嗎?有識的父母,應該積極的自己開始,儘量維持到孩子茁壯...
我如果不懂你,怎麼看得清?怎麼知道我所見就是你真正的狀況?更別奢談幫忙孩子解決問題了.
所以我理解到,我必須如此做,唯有當孩子最好的朋友,我對他們的理想抱負才有可能實現~

孩子,我希望你做你自己~因為將來會怎樣,根本沒人知道!
孩子,我希望你多充實自己,如此你才能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化,以迎接人生的挑戰!
孩子,我希望你有各種興趣,如此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你才能都同樣充實而豐富.
而如何兼具以上幾項特色,又要教育他們,管教他們而不流於溺愛,才是我真正的功課.
把我的想法,寫給也為人父母的你~ 孩子是為人父母者一輩子的功課,早做~ 就能有更好的效果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