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有感而發,用慣熟的台語說道:「以早剛做三副時,想說要有一隻這款的船,我就金滿足了,

沒想到今日事業做得那麼大。」

張榮發虔敬地低語著:「這一切要感謝上蒼!」 接著彷彿提醒自己說:「人的一生不能太早下定論,

命運是運來運去的,每一個人攏愛有接受挑戰的勇氣甲精神。」

 

他是霸氣的船長,

憑藉不敗的鐵意志,縱橫海陸空運輸霸權。

他也是慈悲的家長,

以柔軟心張開自己的羽翼,

盡力將每一寸角落,都納入自己的責任範圍。

海,神祕無垠的大海,讓酒液經歷了不可思議的純化,蛻變成絕世佳釀。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其生命智慧有如「喝過海水的酒」般,經歷了歲月的熟成,更顯甘醇。

張榮發身上有很多高反差的特質。他既本土又國際;既獨裁又仁慈;既護衛傳統道德價值,在經營事業上又極創新、前衛,他寬厚與嚴苛並存。

他吸取了日本明治維新直視前方、大步向前,一心追求現代化的精髓;加上他身上流著討海人冒險拚搏、打死不退的血液;並以其獨特的領袖魅力與遠見,讓一群吃苦耐勞的優秀員工,追隨他縱橫世界開疆闢土。

一個人的哲學不是在他的話裡,而是表現在他的選擇裡。一個人不會因為有錢就有價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事,成就了多少功德。這正是張榮發之所以決定身後將所有財富捐做公益的原因。

——吳錦勳

 

很多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快樂其實也有分兩種,一種是賺錢的快樂,一種是幫助人的快樂。

經營企業追求正當的營利,努力賺錢當然不是罪惡,重點在於你的心態,是否充滿正念,是否帶著慈悲。我早已不像年輕時飽受金錢之苦,現在我更進入一個有目的、有意義的賺錢境界。賺的錢可以拿出來貢獻社會、人群。

很多看錢很重的人以為賺了很多錢,他就富有了,心裡很痛快,但是對我來講,這種快樂是短暫的,因為擁有而得的,也會因為失去而苦。相反地,如果同一筆錢,你用來做好事,看一個人原本生活了無氣息,因為你的救助、支援,讓他好過,有「氣力」站起來,甚至找尋到自己人生的成就,這種做善事的快樂會永遠在你的心肝內,跑不掉。

做慈善和經營企業的精神是一致的,都要認真,要徹徹底底來做,做到有結果出來才行,不能只做一半。我更深深體悟到,當我們點亮一盞燈時,那盞燈本身就率先被照亮了,善念也是如此,我們內心有了善念,就像在內心點亮了一盞燈。

                        ——張榮發

 

省錢要有良心,花錢要有頭腦

有的「省錢」,其實是一種「貪」的偽裝、變形。關於安全的錢,再多也不能省。

我對於用錢的想法,可能和一般企業家不相同。遇到要用的錢,我絕對不會捨不得,但是該省的錢,我一定省。

我們看到新聞,有些大公司的工廠發生火災,造成商譽和實質的損失慘重。就我看來,可能部分原因是他們太過節儉,把該換的材料錢都省下來,而且到期之後還硬撐著不換,結果當然釀成工安意外。

絕對不能將零件逼到最後一刻

長榮一貫堅持不同的做法。我常叮嚀同事,就算零件規定的使用年限未到,我們就要先定期汰換。特別是長榮航空,假如某一項零件保養的安全期限是兩百小時到期,我們往往一百五十小時,最多一百七、八十小時便趕緊更換,絕對不超過安全期限。這個並非製造商要求的時限,是我對長榮各集團額外規定的通行做法。

有的員工會說:「啊,總裁,這樣就『嘸彩』(可惜)耶」。因為零件看起來還很新很好、還能夠用啊,就這樣換掉不是很可惜嗎?但是,我堅持要換就得換,這種錢是省不得的。

表面上這樣很傷本,但是安全遠比一切都重要。零件壽命都有臨界點,它什麼時候壞掉都不知道。飛安事故之中都有一種叫做「金屬疲勞」,原本我們以為只有生命體才會疲勞,沒想到無生命的金屬材料等,也像人一樣會「疲勞」,但人疲勞會抱怨,需要休息,否則會過勞死,但金屬等材料又不會講話,即使它衰弱到受不了,產生龜裂、斷裂時,它也悶不吭聲。這時候,你硬要用它,它不就死給你看!所以,我們絕對不會將零件逼到最後一刻「緊繃」了才換。

因為此事深涉安全,別人性命交付給你,人命關天,不可以為了省一點點錢,而傷害了無價的生命。有的人很省,即使用到了兩百小時,還偷偷加用一些時間,也照樣睡得著。

這種「省」,其實是一種「貪」的偽裝、變形,但我不是,我比較「膽小」,我自己曾經形容航空事業是一種「連續的緊張、緊張的連續」,我的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有時半夜突然聽到大哥大的鈴聲一聲,心中不禁會緊縮一下…..可以想見我心裡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省小錢,萬一發生什麼大事,你反而會煩惱不完,吃不好,睡不著。我都是提前換,絕不會超過時間才換,只有確定能夠安全了,我才睡得著。

不只航空,我們長榮海運也是這樣,所有的零件沒有超過它的使用期很,一定比規定時間提前。小小的不同是,船隻的零件如果是兩百小時壽命,我們大約會用到一百八十小時,也就是比較接近零件本身的壽命。因為船如果故障,至少還可以飄浮在海面上,但飛機故障,那就沒得救了。

省不能只看表面 要用頭腦省大錢

我剛才談了很多當用不省,但遇到有什麼必須要省的,我們也想方設法,絕對會省下來。

好比飛機在空中飛時,駕駛員有很多省油的飛法,航線要切得好,抓最有效率的航線走,這裡面有很多小細節,也考驗機長的技巧、經驗及隨機應變的能力。至於海運那又是另外的學問,通常,船隻航行的「course」,由船長決定,之後由大副、二副、三副當班的人,依照這個路線來走。

現在油價愈來愈貴,省油要靠頭腦。依我身為船長多年累積的經驗,船開得慢,比較省油。日本時期,一般的船能夠開十節(knot,一節就是一海哩/小時,一海哩為一从八五二公里。)就很厲害了。現在,船的引擎很有力,可以到二十五節。假設一艘船的最高航速是二十五節,有的人沒有思考太多,船既然可以跑二十五節,那就馬力全開,跑到最高速,其實這油燃得最快。但是,即使船可以跑二十五節,實際只用十八節速度前進,這樣便可以省很多的油。

船速要達到二十五節,假設耗油五十噸;船速十八節的耗油卻只需要三十噸,兩相對比,開船時應該選擇馬力大卻耗油,還是馬力稍小但省比較多油呢?長久來看,當然十八節速的船比較省。

再者,如果航速要到二十五節,船隻引擎至少要三百馬力,連帶提高造船的成本。如果航速只到十八節,引擎只要兩百匹馬力就足夠了,造船的成本跟著降低。

這當中學問很多,有人會認為,如果最後只要跑十八節,為何不乾脆在造船時,就造只能跑到十八節馬力的船,這樣不是省更多嗎?然而,事實不然,只造十八節船速的船,實際航行時,就必須馬力全開,引擎必須百分之百的運作,才能跑得出十八節的速度。這樣又反而更吃油,沒有比較省。

這些簡單的解釋,其實累積很多專業知識,所以我們長榮的船造得很大,但實際航行只用掉七○%或六○%的馬力,這樣不管對船的造價以及實際省油,都有很好的結果,這是經過精算出來的結果。

所以,省不省不能看表面。好比早年我們公司以香蕉跟木材為主要業務,買了很多中古船,後來發現問題非常多,耗時費力、花大把錢來維修。所以我力主要買全新的船,當時很多人以為舊船才能節省成本,紛紛嘲笑我自以為是。但實情並非如此,新船雖然投資金額較多,但在保養、燃油、操控、安全性及人員配置上,長期來看,不僅節省維修的金錢跟時間,也創造長期更高的經濟效益,所以造新船成為必要的投資,事實也證明我的看法是對的。

還有我們飛機上及貨櫃船上的人員,比例都是最少的。長榮海運大型的S型、八千多TEU的貨櫃船,上面的人員最多也只要十七個人,甚至最少十四個船員就可以調度這艘大船,其他都用電子化的方式管理,這是用精確的管理控制出來的。

絕不省「環保錢」

雖然我們以最符成本的方式營運,但身為愛海的人,我們也很關切環保議題。過去我長年在海上行走,發現有些油輪經常需要在海上洗艙,造成嚴重的汙染,因為油卸了之後,艙底會沉澱一層油垢,很多油輪航行到公海上,就把這些油垢,想辦法清除到海上。所以,即使有一陣子油輪景氣很好,但我從未考慮要經營油輪,這種錢我覺得不應該賺。

這個想法,也促使長榮很早就採用S型環保船,採用「油艙內置」及「雙層船殼」設計,將燃油艙設計在貨艙與貨艙間的夾心隔艙內,並且將油艙底部製作成二重底,不與船殼外板直接接觸,防止船舶遭遇撞擊時燃油沿著破裂船殼,洩漏至海洋,造成難以彌補的環境浩劫。同時,新船設計時,提高污油水的處理及儲存能量,並增加其他一般廢水的儲存,以便讓船舶靠岸後,將船上污水全數交給陸上的專業污水處理廠負責淨化,避免行經敏感水域時,汙水排放導致海洋汙染。

這種環保的投資,更是省不得,因為海洋資源的維護,才符合所有人最大的利益。現在,長榮航空也準備發放八百台iPad2給機師。因為機師每次到駕駛艙都必須攜帶飛行操作手冊、航空圖、基本配備清單,以及航空日誌等資料,相當沉重,查閱起來也很吃力,現在全部存進iPad2,不但方便機師查詢使用,也可減輕飛機載重,達到省油的功效。機師用後都十分滿意,現在我們也發放座艙長iPad2,協助他們客艙服務資訊管理系統,做到更細緻的旅客服務。

花錢與省錢之間,有時省小錢,卻賠上大錢,有時花小錢,卻得到更大的助益,取捨之間必須用頭腦精打細算,不是一個盲目的節省。

 

 

這邊可以買~

http://rs.bookzone.com.tw/book/showbook.asp?bookno=CB470A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忙忙鼠 的頭像
忙忙鼠

忙忙鼠的部落格

忙忙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