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1建造水田及安排水路需要技術,而彌生人解決這些問題,建造了壯觀的水田,他們已經會用木鍬或木鋤等工具耕田、整頓水利引水還會插秧!這些方式跟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他們沒有使用殺蟲劑。當然這點有助於延長他們的壽命!

2生活以農耕為重心以後,衍生出了簡樸的土器,這種被稱為彌生土器由壺、甕、高腳盤所組成。稻米在烹飪上殘留米糠,以提升甜度。而且可以攝取到與糙米一樣的營養,是很理想的主食。最重要的是一顆稻穀在收穫期可以生產到一千顆稻米,真是優秀的穀物。魚類的生食一定要搭配為調味料或者辛香料,得以下嚥。

3邪馬台國女王卑爾呼屬於彌生時期,部落首領同時也是女巫,長壽與飲食習慣密不可分。在遺跡出土的文物中,被利用來祭祀神明的食材裡面,桃子的種子出現最多。桃子自古被稱為神聖的水果,據說具有強大的神力,「古事記」伊邪那岐到地獄救回妻子伊邪那美,違背了不得回頭的規定,被地獄軍團追趕時,就是用桃子解圍!得以活命,引申出「延壽」的寓意,「壽」跟「桃」也就此流傳下來,當然後來發展出桃太郎傳說,則是後話。

4而「茹菜」則為味噌湯的起源,「茹」有「煮湯」之意,「菜」相較於肉類,有副食之意。實際上就是蔬菜湯,這種習慣定型為味增湯的起源,當然酒跟動物臟器、魚類做下酒菜,也早有先例。

5日本人非常愛吃飯糰。就像現在三角形的握飯,它一般使用黏性強的蓬萊米所製成,因此冷掉了也很可口,也可以拿來供奉神明,還方便隨身攜帶,在旅行時也能派上用場。根據出土與彌生時代的遺跡中曾挖出炭化成黑色的握飯,這距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當時的握飯為等邊三角形,底邊五公分、其他兩邊8.5公分,厚3.5公分。也就是現在三角形握飯的原型。

6糯米因為黏性較強,會蒸來吃而不是煮來吃。產量又較梗米少,所以平常食用的時候會吃梗米,但是在慶典節慶的時候或者搗年糕的場合,才有使用糯米的習慣,這點和現代如出一轍。更神奇的是在節慶的中,已經會在糯米中參入紅豆蒸熟製作成紅豆飯,因為紅色呈現喜慶來作為神明的供品,直到現在還是有這樣的習俗。當然較梗米赤米的收穫量更少,但是虔誠的日本人,還是會在節慶時特地用紅豆煮紅色飯,緬懷赤米的時代。

7卑爾乎女王統一的紛亂的倭國,成長為更龐大的「邪馬台國」,更大農地面積的擴大,配合金屬器具的傳入,各國鬥爭的資本及激烈程度都增加!隨著卑爾乎死亡,歷史進入了古墳時代。金屬加工也在這時候有了新的手法,包括武器、防具、農作物,過去的石刀等工具消失無蹤,開始有鐵製鐮刀等工具出現。接下來在貧富差距擴大的時代中,開始了以貴族主導的「天平美食」的序幕,這些貴族嗜好牛乳,會將牛乳加工成為名為蘇的奶製品,放在餐盤上享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忙忙鼠 的頭像
忙忙鼠

忙忙鼠的部落格

忙忙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